档案

Archive for 2010年2月

香港生活012:《军团的女儿》及其他(附虎虎拜年照)

2010年02月11日 18 条评论
  这段日子除了继续《宫心计》和《富贵门》之外(我看得实在是慢阿,一天半集还都是挤出来的时间,不过好在都收尾或看完了),只小小看了一个歌剧和几个电影,尽管不多,但是再拖下去的话,也会彻底忘光了。在此一并记录。

  1. 说一下在香港看的第一部剧,军团的女儿,两周前看的了。早在第一次探访位于星光大道旁的香港文化馆时,就看到巨幅的《军团的女儿》演出海报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接下来的日子,继续被各种各样的宣传卡片狂轰乱炸,终于在还有一周就要开始演出的时候,忍不住跑去西宝城买了两张票。《军团的女儿》是唐尼采蒂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国喜歌剧,也是帕瓦罗蒂的代表作之一,这次香港的著名歌剧导演卢景文再次把它搬上舞台,可谓做足了宣传。因为演出地点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所以得以借此机会参观一下香港大会堂。香港大会堂(Hong Kong City Hall)是香港第一座公共文娱中心,历史已经很悠久了。但是,也许是因为“人民大会堂”给俺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太多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到现在一直都认为“大会堂”就应该是琉璃瓦,花岗岩,百十来根大圆柱……到了“香港大会堂”才知道,原来“街坊小剧场”也能被称作“大会堂”。沿着金钟廊某个做衣服的小作坊走廊穿过去(当然实际上是高级手工裁衣),到了一个小停车场,半天也没找到门,保安告诉我们,门就在这里,恩,基本就是一个普通小商场的地库入口。当然不能因为外表就作论断,因为据说“香港的一切建筑都要走进去才能欣赏到精髓”,然而走进去发现,大会堂里面也不是很大,有展览厅,音乐厅和剧院,以及纪念品店,楼座层有个美心皇宫,装潢很美。基本如此了,和国家大剧院没的比的,属于北京的区级少年宫的规模。尤其是步入大厅时,眼前的场景令我震惊,God bless me,我仿佛被扔进了一个娃娃坑,满地的小孩让我晕头转向,边个说香港人没文化来着,歌剧都从这么小就开始抓起了!看到这场景,满以为要遭遇一场混乱的演出,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剧场内演出的全过程,我未曾听到一声轻微的娃娃哭闹,以及哼哼声。唯一听到的就是,部分幽默桥段孩子们适时的笑声,惭愧的说,我都是好半天才能勉强听懂笑点(因为只有法语对白有字幕,演员用英语对白时是无字幕的)。
  说一点没人爱看的东西,《军团的女儿》可以说是唐尼采蒂为迎合听众写出的哗众取宠的歌剧。主要讲的是法国军队21军团养大了一个名叫玛丽的弃婴,长大后负责军团伙食,并爱上了一位叫东尼奥的青年,不料生母突然现身,要将她加入豪门,当然是双双抗争到底,终于得到了大团圆的结局。唐尼采蒂在写这部喜歌剧的时候,并未顾及到Hi C其实已经超越了男高音正常发声的极限,但是在这部歌剧的部分篇章中,作曲家为了让观众亢奋,在2分钟内编排了9个高音C。之前的演唱者一直无法真正按照原谱演唱,直到作品问世的100多年后,才被帕瓦罗蒂挑战成功,连帕同学都说,唱某个小节时会“仿佛突然失去了知觉”,而他在40岁之后也不敢轻易挑战此剧了。

  2. 卢瑟永远是卢瑟。继尼古拉斯•凯奇之后,本•斯蒂勒当之无愧成为了俺俩心目中新一代的卢瑟,看的是《Along Came Polly》和《博物馆奇妙夜2》(这两个片都足够old吧……),无论是风险分析师还是发明夜光手电筒的家电公司CEO,卢瑟的含义就是,他那张脸一出现,就忍不住想上脚踩。但是安妮斯顿是永远的神话,网上总是在对比安妮斯顿和安吉丽娜•朱古力,朱古力的确丰满好吃,可惜安妮斯顿是女神,便宜皮特这小子了。

  3. 电影院里播放的粤语电影究竟是点样滴涅。《十月围城》是香港电影院体验的第一轮(不好意思《阿凡达》没看,因为对炒得太火的冬冬本能的抵触,绝无偏见)。一直好奇普通话电影被翻译成粤语是啥感觉,还是说普通话电影也是按“原声”播放哩,却恰好看了两个都不是全国语的电影。尤其《十月围城》,竟然本身就不少粤语对白,本来开始还看得津津有味,后来因为春哥的出现变成了喜剧,再后来,黎明的为艺术献身,又让我在本应高潮的环节持续喷饭,所以,觉得还是《风声》更好一些,至少大家都是严肃着办事儿的。
  4. 《纽约,我爱你》是这边圣诞节的主打戏,电影院的感觉却没有当初挤在小屋沙发上看《巴黎,我爱你》的感觉好,不知道接下来的《里约热内卢,我爱你》和《上海,我爱你》将会是何样风貌,当然,总体来说还是值得期待的,里面有几个故事自己很喜欢,比如两个陌生人在餐厅的露台上调情,道出婚姻的不如意,回到桌前,原来是夫妻。又比如,下肢瘫痪美女,把自己绑在树上和小伙ML试探真心,云雨后小伙推着轮椅送她回家,到了楼梯口,美女突然站了起来,曰:行为艺术。这种巧妙的设计绝对是见功底的。记住的还有,素颜的舒淇,以及,姜文导演那段里(推断那段是姜文导的)崔建的歌。
  5. 《两个傻瓜的荒唐事》(这也太old了吧,自己都不能忍了),当年在电影院上映的时候,就记着宣传片里谢娜的“啊啊”“哦哦”“MM”了,当然,还有“冰河解冻,狗熊撒欢,这是一个交配的季节”。这次看完电影,多记住了一句话,“人至践则无敌,我们就是无敌三贱客啊”,是够贱,够荒唐,也够无聊,看这种电影跟看棒子剧一样,基本就是消磨时间吧,2颗星。
  6. 两个电台主播。一个是在北京,当代MOMA,车太贤的《非常主播》,一个是在这边看的,朴重勋的《电台之星》。啊,我竟然会看这种电影,而且笑得如此无忧无虑。
  7. 《小武》。贾樟柯,大爱,就像对贾平凹的崇敬,只不过,一个是文字的,一个是影像的。这种电影,难免会使人联想到很多很多过去的事情,那种感觉就好像,在一条没有尽头的小径上,停停走走,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路通往何方。
  8. 《大侦探福尔摩斯》,我真的没有看过书,原谅我的无知吧,原来福尔摩斯是有点魔幻色彩的电影啊,还以为是纯破案的故事呢,不过很多分析的细节还是蛮吸引人的,给了3颗星,记得老公买过一本英文原版的,回家的时候去看一看。顺便说,我喜欢片尾曲的插画风格,和书的封面风格好一致!
  9. 《两杆大烟枪》英式的黑色幽默,点解英国的混混都可以如此优雅呢。由此到图书馆找来英国小说看,一发不可收拾,都想把刚借的胡晴舫的《她》和一群学生写的《沙巴翁的城市漫游》还掉算了,觉得自己好肤浅。
  对了,关于《军团的女儿》,如果有兴趣试听以及看详细介绍的,可以点击军团的女儿,即使懒得听那么多,也一定要听一下第一段,5分45秒之后那部分,直接拖到那里收听即可,听听连帕瓦罗蒂都觉得变态的那段。

相关日志:
香港生活011:记那些忧郁的足球场——哥踢的不是波,是寂寞(附海量图)
香港生活010:香港人的“唔该”和“SORRY”文化(附裸照,未成年人慎入)
香港生活009:香港大学嘅食堂报告(附本人照和海量食堂图)
香港生活008:香港美食购物初初体验(附大帅和西点照片各一)
香港生活007:香港居民身份证(附马赛克版身份证照)
香港生活006:香港搬家记(附6张居室图)
香港生活005:香港租房记(附深水湾照片和豪宅价格)
香港生活004:港岛太平洋酒店(附酒店海景)
香港生活003:香港人的除夕倒数派对(附照片三张和《问我》录音)
香港生活002:机场活力巴士
香港生活001: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附经济舱午餐照片五张)

图1:军团的女儿。

图2:虎年了,每个商场里都有不同的老虎,北京是不是也一样呢?发现这边很多虎虎的造型都很有趣,比如这个就很喜欢,邪恶的小飞虎,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虎年快乐,“虎中一点甜”!……这是《宫心计》里的句子,在这边好流行的……

分类:01香港生活

香港生活011:记那些忧郁的足球场——哥踢的不是波,是寂寞(附海量图)

2010年02月4日 23 条评论
对于某人这种视足球为生命的半职业踢波爱好者来说,去哪儿都不用发愁没球踢。
在香港也一样,尚未来得及喘息的第一个周末,就带着我千里迢迢奔赴九龙参加比赛了。
在北京的时候时常会去看他踢球,顺便跑步,北京踢“野球”的童鞋很多,什么时候想踢,穿上球鞋就可以出门。
但是香港不太一样,球场归康乐署管,比较好的足球场,都需要有足够的人数预定才可以进去踢。
所以只有多加入一些球队,才能有足够的波踢,恩,我已经数不清他在这边已经加入多少球队了……
香港的地方小,想建足球场按理说是很困难的事情,事实也的确是这样。
香港足球场的绝对数量肯定要少过北京,但是少也有少的优点,就是每个球场都会比较精致,
真草多(给球员洗过衣服的人才会明白真草和假草的区别啊……),维护和管理也相对正规些,
所以每次来到一个崭新的球场,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足球比赛本身,是残酷不留情面的。但是足球场就不同了,绿茵茵的草地还是有它温柔的一面的。
尤其是香港很多球场都依山傍海,环境非常优美。
和内地规划齐整,相似程度过高的体育场地比,难免让人思绪满怀,感慨万千,
也难免一不小心泄露了那些浓浓的,蛋蛋的忧伤。恩,哥踢的不是波,是寂寞。
在这里展示几个俺介个跟屁虫去过的球场,有一些实在太远的,或者懒得去的,留待以后慢慢收集。

相关日志:
香港生活010:香港人的“唔该”和“SORRY”文化(附裸照,未成年人慎入)
香港生活009:香港大学嘅食堂报告(附本人照和海量食堂图)
香港生活008:香港美食购物初初体验(附大帅和西点照片各一)
香港生活007:香港居民身份证(附马赛克版身份证照)
香港生活006:香港搬家记(附6张居室图)
香港生活005:香港租房记(附深水湾照片和豪宅价格)
香港生活004:港岛太平洋酒店(附酒店海景)
香港生活003:香港人的除夕倒数派对(附照片三张和《问我》录音)
香港生活002:机场活力巴士
香港生活001: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附经济舱午餐照片五张)

  球场一:首先是浸会大学的“浸会联校运动场”,这个运动场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共同使用的运动场,开始我也疑问,点解一个运动场要三间大学共同使用涅。直到L带我们去逛位于九龙塘的商场“又一城”时,发现一个箭头标示通往“香港城市大学”,而城大就仿佛是位于商场中的一个旗舰店时,我终于明白了,恩,以前还总嫌自己的学校小,现在终于能挺起胸膛了……所以也就可以理解到,在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读书的学生有多么幸福了。

  小图不是我拍的,但是我所在的位置无法有这样的角度,为展示一下全景,就借用一张网图了。基本可以想象出两面环山的感觉。当我第一次站在这球场边的时候就想,如果北京有这样清新空气的球场就好了……在这个跑道上跑了十几圈,不知为何没有人,尽情的想事儿吧……洁净的更衣室,浴室,洗手间,全身镜,体重秤,以及饮水台,设施齐备。

  球场二:接着是香港大学的何世光夫人体育中心(Flora Ho Sports Centre)的小足球场。这个体育中心是我们通常打羽毛球的地方,其实球场很小,真草,但是因为周围全是树,所以空气的清新程度不言而喻,这是某人闲暇时和同学踢球的场所。这个小场绝对够忧伤,因为那种绿足以让人沉醉……

  其实哥喜欢的真不是这个球场,而是呢个球场旁边的半山间的游泳池,与饱和的绿相呼应的饱和的蓝。而这一切对于学生都是免费的,但是仍然是,No-body……

  球场三:继续,这是香港大学Stanley Ho体育中心的其中一个足球场,同时也是香港本土球队南华足球队的训练场地,Ray说南华队的主力队员已经出征东亚杯,所以剩下的是连替补都没有机会的队员。果然,场上有不少身着黑色队服的南华队队员训练,在体育场门口的凉椅上,亦有南华队队员在吃面,聊天,那种目中无人的感觉,让我仿佛看到了屌得不能再屌得国安队队员的影子……

  这边山上的房子尽管看上去不怎么起眼,但实际上都属于“豪宅”的范畴,越高越豪,因为对面是海,所以从豪宅里看见的豪景,也应该是很唯美,很忧伤的。而过来踢球的人,也尽是开的“豪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即使是我这种对车不怎么了解的人都能看出是好车来……另外,香港和北京不太一样,北京人很多喜欢买奥迪和宝马,包括政府用车,但是这边好像很多人都更中意奔驰和凌志。以下真的是在停车场和马路上随便扫的,其中有几辆因为飞驰而过都虚了……恩,依我看,最牛B的车还是右上角那辆。

  球场四:某人昨天下午踢球的场所,港大Stanley Ho的另一个足球场,海景,如果偶妹搞错方向的话,向北行船就是热闹的维湾,可是这里的海却如此宁静。

  喜欢靠近这样未经修饰的自然的海,然后用目光追随一艘船的远去。


  球场五:最后,重磅的足球场登场!这便是香港科技大学的足球田径场。据说科大建校时,钱越花越多,最后一不小心用出去了几十亿,这所大学的传奇建校史告诉我们,穷的只剩下钱的哥,便是呢个样子的。

  放大一个球场,这才叫“海景”啊……

  顺便再来两张科大球场边上的风景。一个是沙滩,nobody nobody but you,一个是烧烤区,I wanna Nobody Nobody……只不过是个学校啊,何必这么气人呢……


分类:01香港生活

香港生活010:香港人的“唔该”和“SORRY”文化(附裸照,未成年人慎入)

2010年02月2日 30 条评论
  香港“文化沙漠”之说的由来,是1927年1月鲁迅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礼堂的演讲中,听众中有文学青年提出香港的文坛太荒凉,是“沙漠之区”,鲁迅却认为这种说法太颓唐了,相信未来的香港不会成为沙漠之区的。既然有这样的说法,对香港的想象也难免停留在此层面上,再加上来香港之前,QD同我讲,香港的文化氛围很差,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于是内心对于香港只是个追逐金钱和商业利益的城市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来到香港之后,这种想法并未完全颠覆,因为商品社会在香港被诠释得淋漓尽致,但是讲到文明,却不由自主在内心为其添加了不少释义。当然,文化和文明本来就是两个概念,就算糅合的再紧密,今天也分开来,只讲社会文明中的礼貌这一点。

  来香港之前,像小学生那样学习了一些“你好”、“早晨”之类的基础粤语词汇。两组词背得最熟练,一组是“多谢”(duo zie)和“不客气”(m ha hei),一组是“对唔住”和“没紧要”。当我像普通话的结构那样把这两组词实现了对答如流之后,却发现每组对话中的后一半,在生活中都是用不上的。譬如,当我不小心在拥挤的电梯中踩了别人的脚说“sorry”的时候,我听到的是同样的一声“sorry”。第一次,我还以为对方讲错,但是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我便总结出来了,原来这就是他们的沟通方式。我在图书馆的电脑前上网,自己的书铺了一桌子,旁边坐下一个女孩,我便把书向自己身边挪一挪,让出本来应该属于她的位置,她却对我说了一声“sorry”,也许她的理由是,我给你添了麻烦,我觉得接受这句“sorry”非常不好意思,但是这在香港人看来几乎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在香港每天不知道要听到多少遍“唔该”和“多谢”,从未见过这样喜欢道谢的地方。“唔该”和“多谢”时常可以通用,都是表示“劳驾”或者“谢谢”的意思。当我接过买好的糕点时,对店员说声“多谢”,听到的仍然是一声“多谢”,当我在商场购物消费时,或去外面的餐厅用餐时,无数声“多谢”讲得你浑身酥软,最不可思议的是,当我去食堂吃饭的时候,食堂的人递上阿华田和好立克时,都会对我讲“多谢”。这“谢”从何来呢,是多谢我的惠顾,还是多谢我的多谢呢。

  其实感动的不止是因为互相的尊重,更是因为,无论哪一个阶层的人,都很有礼貌,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学生。有一次我穿过一条小路,一个装修工人在楼梯上帮人干私活,其实他只是挡到一点路,完全不影响行走,但是经过的每一个人,他都一一致歉。还有一次,在一个苍蝇大的小馆吃饭,店小二碰了一下Ray,连连说对不起,其实在那样一个小店来回穿梭,不碰撞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根本都没有在意的事情,每次都会因为对方的致歉感到不好意思。最极端的情况是,昨天我把食堂喝了一半的参蜜打包,服务员给我空杯子的时候,空杯子划下了桌子,她基本上是差点要从操作间扑出来向我道歉,还把她自己的脚扭伤了,搞得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香港人大部分比较热情,见面会主动打招呼,每天早上,如果我到图书馆的时间比较早(9点在他们的作息看来就是很早了),工作人员就会一边帮我消毒电脑,一边对我说“早晨,来得这么早啊!”,图书馆坐办公室的老师也会出来和每一个人招手说“早晨”。其实问候很简单,但是却感觉一整天的心情都很阳光。香港人超喜欢排队,无论是公交车站,还是任何公共场所,即使只有两个人,也会自觉站成一个队,绝对不会出现拥挤到车门或窗口的现象。前两天去ATM取款,一个人和Ray同时跨到ATM机前面,其实他甚至还要领先一点点,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个人竟突然后撤一步,说:你先。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待遇啊,赶紧也后退一步请别人先来了……刚开始到香港的时候,我发现不止是绅士的男人,所有人在推开门时都一定会看看身后有没有人,即使是相隔有点远,也会一直扶着门直到后面的人过来。我检讨,在北京,我看到别人推门的时候,往往是赶紧凑上去,钻进门,很少会顾及后面的人,因为第一觉得开门关门都是男人做的事情,第二,以前尝试过帮助后面的人,却往往吃了前面一个人的闭门羹,于是报复性的不想再做。但是现在,我也会小心地扶着门等待后边的人。事情就是这样,当你给予别人尊重时,如果获得的是比你所给予的更多的尊重,这绝对是一种良性循环。而通常的思路,我们都不愿意吃亏,希望别人先来尊重自己,于是只有恶性循环。

  我又难免要开始比较了。在内地,身边的人文明程度和教育程度基本成正比,生存之道是:和什么样的人讲什么样的话,在什么样的环境做什么样的事。单位和学校,见面打招呼,打扰说抱歉,一团和气;在家对待装修工人,大声威慑,严盯死防——还是偷工减料。高级场所,电梯饭店,无尽的谦和礼让;高峰时期,地铁公交,把门死守,生怕别人捷足先登——没办法,不然上不去啊。当我们在比较这些残酷事实的时候,不免为自己的家乡找无数的理由开脱,比如资源的紧缺,教育的匮乏,但是有些事情可以改变的,就应该从自己开始慢慢做起。当然,香港也有例外,并非人人都是高素质,但是大部分人的做法是给我感动的。同样,内地也在进步,比如排队的情况也是越来越好了,至少北京是这样,这是一个习惯的问题。

  在我们定义香港人的金钱至上,嘲笑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检讨自己对自己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又继承了多少。也许香港的特点就是,既可以说自己继承了悠久的中华传统,又在英国统治时期建立了廉洁高效的管理体系和法制体系,尽管文化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公平的博弈,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独特背景带来的活力和正面价值。至少“唔该”和“sorry”文化,就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其实香港人骨子里很传统,看风水,拜神佛,很多被我们遗忘了或者说简化了的东西,对他们仍有十分大的影响力,正因为如此,一些悠久的文化细节得以完好的保存。也许高度商业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冲击,难免让这一切都夹杂了资本运作的痕迹,但是如果可以客观一点看,其实在北京也一样感觉很浮躁,世界太大,诱惑太多,为了生存,余华也能写《兄弟》,贾平凹也能写《高兴》,韩寒也得骂《阿凡达》,香港的文化,只不过因为商业的赤裸裸罢了,不像其他地方和其他人,还遮遮掩掩的。这个年代,谁也别说别人是小市民,因为大家都是小市民,哈。

相关日志:
香港生活009:香港大学嘅食堂报告(附本人照和海量食堂图)
香港生活008:香港美食购物初初体验(附大帅和西点照片各一)
香港生活007:香港居民身份证(附马赛克版身份证照)
香港生活006:香港搬家记(附6张居室图)
香港生活005:香港租房记(附深水湾照片和豪宅价格)
香港生活004:港岛太平洋酒店(附酒店海景)
香港生活003:香港人的除夕倒数派对(附照片三张和《问我》录音)
香港生活002:机场活力巴士
香港生活001:港龙航空的哈根达斯(附经济舱午餐照片五张)

既然没有什么对应的图,就贴一个本地食材做的菜吧。
图一:走地鸡裸照一张(是不是被骗了,哈哈哈)。这种鸡的好处是比北京的三黄鸡和柴鸡炖出的汤要黄一些,香一些,难道是心理作用?BTW,我那时候还木有买菜刀,用小号的水果刀沿着关节一点一点拉(二声)的,现在想想真是挺对不起鸡君的哈。

图二:彩椒,3个8HKD,按斤称大概是7HKD/斤。

图三:两个炒在一起,就成了这个,背景乱请忽略。
分类:01香港生活